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纽带,对促进海内外华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我国姓氏包括单姓和复姓,涉及姓氏用字较多。以第11版《新华字典》为例,在13000多个单字中,涉及姓氏用字2000个左右,其中包括百家姓中的504个常用的姓氏用字。在该版《新华字典》中,对这些姓氏用字的释义标注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,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:
一、单姓的姓氏用字在释义中标注不规范。字典中汉字的释义,是为了表明汉字的音形义的用法和功能,汉字有多少释义就有多少用途。而第11版《新华字典》在可以用于姓氏用字的释义中,85%以上没有标注姓氏条目,特别是许多常用姓氏都没有标注,如李、王、张、刘、陈、杨、赵、黄、周、吴、徐、孙、胡、朱、高、林、何、郭、马等前19个姓氏用字中,只有“王”在释义中标注了可用于姓,其他的均没有标注。
二、复姓的姓氏用字条目基本没有标注。复姓是指由超过一个汉字组成的姓氏。初步统计中国常用复姓有81个,而在第11版《新华字典》中,所有的释义标注中只有“万俟、澹台”2个专用复姓。其他复姓在首字条目中都没有标注,如“欧阳、司马、东方、诸葛”等。
《新华字典》作为权威的汉字工具书,对汉字音形义的标注理应是比较规范和完整的。但该字典在大部分姓氏用字的条目中没有标注可用于姓,将直接影响《新华字典》的权威性,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、对中华民族和国家统一上起到的独特民族凝聚力、对中小学学生全面理解汉字的释义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。为此,我们提出以下建议:
一是建立规范姓氏用字的长效机制。根据我国姓氏用字的具体情况,结合《民法通则》《婚姻法》对姓氏用字的条款,制定姓氏用字(包括单姓和复姓)的使用范围,避免有关姓氏的姓名权诉讼事件的发生。同时,制定姓氏用字在工具书编辑条目中的释义标准。
二是建议在第12版《新华字典》的修订过程中,将该字典所有可用于姓氏的汉字按新的姓氏用字标准编排,使新版《新华字典》编辑上更科学、更严谨,功能应用上更完善,更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。
撰稿人:彭泽润 罗健 佘欣慰
二○二○年四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