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原创 人气:4315 发表时间:2020-06-24
所见·非凡近
一:汉字·中国魂
1.汉字的概念
汉字(拼音:hàn zì,注音符号:ㄏㄢˋ ㄗˋ),又称中文、中国字、方块字。汉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、是重要、简便、准确的辅助性交际工具。具有形、音、义三者于一体的特征。
汉字源远流长,是世界上古老文字之一。关于汉字的起源,我国古代曾有过结绳说,仓颉造字,起一成文说。结绳说,《易经·系辞下》说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郑玄注为:“结绳为约,事大,大结其绳;事小,小结其绳。” 在没有文字以前,人们利用结绳的方法帮助记忆,以处理日常事务,这是可能的,但结绳只能起帮助记忆的作用,而不能成为记录语言的工具—文字。
仓颉造字说,据先秦典籍记载,汉字为仓颉所造。首先提仓颉之名的是荀子,《荀子·解蔽篇》说:“好书者众矣,而仓颉独传者,壹也。”在这里,荀子并没有认为文字是仓颉一人所造,只说其一于其志,不乱异术,做出了很大的成就,才得以流传于史。其后的《吕氏春秋》、《韩非子》认为是“仓颉作书”,只讲仓颜人造字。到了汉代,一人造字的说法难于信服众人,有人干脆说“仓颜四目”。以上说法显然没有科学依据。就目前能看到的数以千计的古汉字形体而论,一个人是无法在一生中造出来的,而应该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积累,逐渐形成
共同使用的文字符号,并经过当时文化层次较高的史官(如仓颉)搜集、整理、加工而后用之于记录语言的。
起一成文说,宋代郑樵在《通志·六书略》中提出,所有的汉字都是从“一”字演变而来的,所谓:“引一而绕合之,方则为□,圆则为○,至○则环绕异势,一之道尽矣。”“一”字论建立在道家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的哲学思想之上,为主观臆想,或属穿凿附会,没有科学依据。
根据目前所见到的早资料分析,汉字像世界上其他几种古老文字一样,起源于图画,起源于刻画符号。大汶口陶器文字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文字的起源至少在5500年以前。郭沫若同志认为,这些“刻画记号,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,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”,它是甲骨文、金文的先驱,与殷周时代的象形文字一脉相承。殷商的甲骨文,距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,从形体和造字法来看,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。中国汉字起源,实际上经历了由抽象陶纹→象形→抽象符号这几个阶段。所以,汉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,汉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,在原始的图画、记事符号的基础上,经过若干年的积累改造,逐渐创造出来的。
2.形体演变
汉字自产生以来,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,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,出现过8种格局特色的形体:甲骨文、金文、大篆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、草书、行书。
1)甲骨文
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早的成熟文字,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,它通行于殷商时代,因为它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,所以称之为甲骨文。
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期,在迷信心理的驱使下,商代统治者常常利用龟甲兽骨卜吉凶,向上苍问征战、农桑,祭祀等事,并把这样的活动记载于龟甲兽骨上。甲骨文的图形性很强,象形字,会意字比例很高。因其是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,所以笔画线条纤细,体势瘦挺,圆转与方折相间、方笔居多,字形瘦长,字形大小参差不齐。另外,字形没有定型。
2)金文
金文是一种刻或铸在钟鼎一类青铜器上的字体。古人称铜为金”,所以叫“金文”,又称“钟鼎 文”。金文起源于商代末期,盛行于西周。商周金文主要记录一些吉祥、勉励或庆祝的内容。
金文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,其形体,结构接近甲骨文,但是金文大多数是用模子铸的,铸时先把字刻在模子上,可以仔细加工,所以与甲骨文比较,金文丰满粗壮,屈曲圆转,布局均匀、字形长圆。其结构仍不够定型,异体字不少。
3)大篆
“篆”是引长、拉长的意思。篆书是把笔画拉长(拉成线条来写的一种字体。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通行于秦国的一种字体,因著录于字《史籀篇》而又称之为“籀文”。大篆在金的基础上有所发展,笔划更为均匀,结构更为工整。
4)小篆
小篆是由大篆简化而成的。“小”是简化的意思。
春秋战国时代,诸侯国各自为政,造成了“言语异声,文异形”(《说文解字·叙》)的局面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“书同文”的政策,把小篆定为全国通行的标准字体,以秦泰石的文字为代表。
小篆是大篆的简体,其字形比大篆更为匀称整齐,也更为简化和定型,异体字也大为减少。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,结束了汉字长期自然发展的状态,做到字有定形,所以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小篆正式通行的时间不长,汉代已经不常用了,但两千年来,人们还常常用小篆来镌刻印章,篆刻成为了我国的一种传统艺术。
5)隶书
隶书分秦隶和汉隶。
秦隶又叫“古隶”,是小篆的一种草写体。秦时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。小篆固然比它以前的文字简易,但它笔画屈曲圆转、粗细一样,写起来比较费事。官府书写政务文书的小吏“徒隶”,为处理繁忙公务,提高书写速度,便简化了小篆的笔画和结构,把圆转改为方折,从而便于书写。因其为“徒隶”们所用,故称隶书”。秦时是篆、隶并用,小篆为规范正体,在比较庄重的场面使用。
隶书的特点是:笔画平直,笔势飞扬;呈扁方字形,笔画有粗细、波磔(zhé)(即写捺笔有折波)。从小篆到隶书,是汉字字体演变史上深刻的一次变革。这次变革,彻底改变了小篆及小篆以前古文字面貌,使汉字点画化,形体结构初步定型了。人们把这次变革称作“隶变”。隶变为楷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,它使汉字的繁难程度大大降低,使书写速度大大提高,所以,隶书的产生,是汉字演进史的一个转折点。
6)楷书
楷书始于汉末,盛行于魏晋南北朝,它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其特点是:吸收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,把隶书笔画的波磔改为平直,把隶书字形的扁平变为方正,并加以简化,这样比以前的任何字体得推崇,可以作为“楷模”字体,所以都好写、好认。它一直沿用到现在成为通用时间长的标准字体。
7)草书
无论运用篆书还是隶书,人们总是力求简易快捷,于是便有了草书。广义的草书是指各字体的潦草写法。这里用狭义,指的是隶书盛行后出现的一种字体,分章草、今草、狂草.
8)行书
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经的一种字体。始于楷书之后东汉末年。它利用草书用笔放纵连绵的特点,冲破了楷书用笔的严谨,从而创造了楷法草法融为一体的新形式。
汉字形体演变是怎么发生的呢?
从汉字形体的演变看,为了适应实用的需要,汉字形体的发展的方向是简单易写。书写工具、书写方式和承载材料的变化为汉字形体的历史演变提供了客观条件。龟甲兽骨坚硬,刻写工具尖利,因而甲骨文线条纤细,字的大小不一。毛笔柔软,富有弹性,才有可能产生篆体圆转,呈弧形的笔画。而推动形体演变的主要动力是人们对汉字的简易要求和美观要求。汉字从记录帝王功绩,到广泛记录人们各方面的活动,日益发展了汉字作为辅助社会交际工具的功能。日常应用促进的汉字的变化。
现行文字的印刷形式叫印刷体。印刷体用于印刷书籍,报刊及文献资料,有统一的字体和字号,大小整齐匀称、明细、便于阅读。楷书的印刷体主要有如下4种:楷体、宋体、仿宋体、黑体。
3.汉字的构件系统
1)笔画: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点和线,是字形结构的小单位。基本笔画有五种:横(一)、竖(丨)、撇(丿)、点(丶)、折(乛),笔画不同,则其线条形状就不一样,每一种笔画的具体形状叫笔形。基本笔画受位置影响,产生了许多变形笔画。如;折(乛)变形成,横折(𠃍)、横折钩(𠃌)、横折折折钩(𠄎)。
2)偏旁(构件):汉字的基本单位叫偏旁。汉字的偏旁在古代一般为独立的字,现在大部仍可以单独成字,如“又、白、云、立、口”等,有的不能成单独成字,如“氵、纟、讠”等。“部首”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,在辞书字典中用来排列、查验汉字,字典中大多数部首是由汉字中由表意作用的偏旁来充当的。
3)独体字(基础字):字根,组成单个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。具有独立的字音,字形,字义,是汉字的小单位(不可拆分笔画)的特点。通过加笔画偏旁(构件)和基础字能衍生新的汉字叫字根,不能衍生新字的叫非字根,是构成汉字的层次。如“新”由“立”“木”“斤”三个字根组成。
4.汉字的造字方法
汉字六书是汉字的六种构造方法,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总结的造字法则,汉字是“形、音、义”的结合体,大多数汉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。
1)象形: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,如日、月、山、水等四个字,早就是描绘日、月、山、水之图案,后来逐渐演化变成如今的造型。
2)指事: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,用象征的符号,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。如人在其上写作“上”,人在其下写作“下”,“刃”,在刀口上加一点,表示这里锋利,这就是刀刃,等等。自大一点就是“臭”,“富”有田的人。
3)会意: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基础字组成,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汉字。
4)形声: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:形旁和声旁,形旁是代表汉字的属性或类别,形旁又叫形符、义符、意符。声符是代表汉字的读音,声旁也叫声符、音符。大部分的形声字的读音与该汉字的声符读音相同或相近,但也有部分形声字的读音与声符不同。同一个声旁和不同的形旁结合,又可以构成许多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。造字快捷,到了近代90%的汉字都是形声字。例如:金+同= 铜 木+同=桐
5)转注:不同地址因为发音不同,以及地域上的隔阂,以致对同样事物会有不同称呼。当这两个字用来表达相同的东西,词义一样时,它们会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。例如“考”“老”本义都是长者。
6)假借:假借:属于“用字法”。语言中的某一个词,本来没有替它造字,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,即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含义。“令”,本意是指“命令”的会意字,假借用于“县令”的“令”
5.汉字的部位系统
现代汉字的构形方式有单部件成形与多部件组合两类,以多部件组合为主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末级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,不能切分出几个末级部件的字是独体字。
合体字的基本结构类型:
左右结构 2)左中右结构 3)上下结构 4)上中下结构 5)全包围结构 6)半包围结构 7)穿插结构
6.汉字的笔顺系统
笔顺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,笔顺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字形的结构,结合人们的书写习惯,约定俗成并逐步固定下下来的。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是:从上到下、从左到右、
先横后竖、先撇后捺、先横后撇、先外后内、先中间后两边,先里头后封口。以上8种为基本的笔顺规则,这些规则要综合运用。掌握汉字的书写笔顺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它关系到书写的速度快慢及字形的美观与否,也关系到是否能顺利地运用汉字字形的检索查字典。
了解汉字的笔画、偏旁、部位及笔顺规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:1.有助于继承并研究汉字的规律、特点,在实践中探索汉字面的意义整理、简化的道路,同时亦有助于汉字方面的教学及掌握,以及汉字查检。2.有助于现代科学技术与汉字的结合。为信息处理自动化提供可靠的依据。3.有助于弘扬中华名族的优化文化遗产----- 书法艺术。汉字多为方块字形,具有独特的造型规律。对一个字而言,不论它有多少笔画,不论它有几个部位,都必须匀称地分布于这个方块之中。中国人依照方块汉字独有的造型特点,通过巧妙的结构、生动的布局,充分展现线条的平衡、和谐之美,使汉字的书写艺术达到很高的境界,从而形成中国独有的线的艺术。所以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及书写规律,有助于我们进行书法练习。
二:排检·尊说文
随着社会的发展,汉字需求量日益增高。而汉字使用人数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,同时也是联合国使用的六种基本文字之一。对这样多人共同使用的汉字,如何进行科学的排检,不能不说是一门学问。
近年来汉字排检的用途愈来愈广泛。字典、辞典要用它来排列每个单字和词;图书馆编制字顺卡片,出版社要用它来排列书名、作者;电信部门要用来编排电话号码本;特别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汉字编码更是离不开它。这方方面面,无论个人的、社会的均需要科学的文字排检方法。可以说社会愈进步,需要编排的东西就愈多,汉字排检法使用的范围就愈广泛。
1.排检的概念
什么是汉字排检法呢?汉字排检法即是将一系列汉字(包括复词),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系统,这个系统能够区分每一个汉字(包括复词)的次第,从而方便检出的一种方法。通俗点讲,就是研究汉字按怎样的规律排列,才能方便检出的一门科学。汉字排检是一个工作过程,包括排列和检出两个方面。排字是检字的手段,检字是排字的目的排字的功能只有通过检字才能体现出来,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。
2.汉字排检的发展历史
汉字排检法除用于词典、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的编排外,还普遍用于字顺目录、索引以及文书、档案中各种名称等的排序。在印刷排版、电子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。
东汉许慎编著的《说文解字》首创部首检字法。梁代顾野王编《玉篇》,辽代僧人行均编《龙龛手鉴》,北宋司马光等编《类编》,金代韩孝彦编《四声篇海》,明代梅膺祚编《字汇》,先后对部首法进行了改进。直至清代 《康熙字典》 以及近现代《中华大字典》、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等都以部首法作为主要检字法。在部首查字法盛行时,人们又根据汉语的声韵调关系编列排检汉字,其中以三国魏李登的《声类》为早,当时的声韵调都是用汉字来代替的。尔后又出现一种作为辅助部首检字法的笔画法,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依汉字起笔分类,以及将笔画、笔形相结合的检字法。80年代,汉字排检法研究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,已研制出各种汉字信息处理方法及汉字编码技术。汉字排检法已有数百种,但多数因使用不便而被淘汰;即使较为通用的几种也优劣并存,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。
3.汉字排检的分类
按照汉字属性分类可分为音序排检法、形序排检法、义序排检法。
1)音序排检法:按照汉字的读音定出先后次序来排列和查检字、词或其他条目的方法。按字音排检汉字的方法。主要有韵部顺序法、注音字母顺序法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法等。
a)韵书的韵目顺序法:即按所收条目首字或末字的润部集中相同润部的汉字,对于润部相同的汉字,在按“平,上,去,入”的四声次序排检。我国古代多用此方法排检,新中国建立以后此编制的参考工具书均不在使用韵部法。
b)注音字母顺序法: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。注音字母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。先声母,后韵母,再按汉语的四声次序排列。注音字母是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民族形式的汉语字母。1932年钱玄同先生按注音字母顺序编纂的《国音常用字汇》,是第一本用注音字母注音的规范化字书。1937年由黎锦熙先生主编的《国语词典》,是我国第一本按注音符号顺序排列单字和复词的词典。稍后由商务印书馆编的《同音字典》在按注音字母排检汉字上更为成熟。《同音字典是依据注音字母的次序,以声母跟韵母拼合(可以单用声母和韵母就单用),按音顺次排列,而在各音之下罗列所收汉字。从注音字母的发展历史来看,利用现成的汉字来注音,到创造汉语“字母”来注音,这是汉字注音技术的一次飞跃。目前台湾省出版的工具书仍然采用此法。
c)汉语拼音字母法:汉语拼音字母共26个,书写方式与英语相同。其中V字母只用来拼写外来语或少数名族语。1958年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,公布了《汉语拼音方案》,这是我国法定的第二个罗马字方案。排检规则为:先按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顺序排,第一个字母相同时按第二个字母牌,以此类推;同音字按照平调(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)排列。检索时按汉字拼音顺序查。特点:使用简单,查找方便,符合国际工具书的基本编排规则,是现代汉语工具书使用广泛的排检法。
2)形序排检法:
形序排检法是以字头、词目、条头的形体特征,按设定顺序排检和查检的方法,例如依据汉字的部首、笔画顺序的排检法。常用的形序排检法有:
a)部首排检法。部首法: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,按照部首偏旁归类排检的方法。规则:首先把部首相同的字归并为一部,再按部首的笔画多少次序排列,同一部首的字则按除部首以外的笔画由少到多的次序排《辞海》是部首法的代表,其正文严格按部首法的规则编排;《康熙字典》、《辞源》、《中华大字典》等也都采用了此种编排法。《辞海》有250部首,第11版《新华字典》13000个左右汉字,部首有201个,附形部首有99个。
b)笔画顺序法:根据汉字笔画数的多少,并结合首笔笔形的先后次序排检汉字的方法。规则:笔画少的字排在前面,笔画多的字排在后面;笔画数相同的字再按汉字起笔笔形确定先后顺序。
特点:简单,直接,好查。但是相同笔画或笔顺的字比较多,在规模比较大的工具书里,查找也很困难。如《辞海1979年版》在8-15画下的笔画数内各含单字1000个以上,均给查字带来诸多不便其笔笔形的次序没有统一规定,不同工具书里不一样。所以首先要了解工具书的排列方法,弄清笔画笔顺的次序,再查找检索。
c)笔形号码排检法。它包括四角号码法和中国字庋xie法,这两种方法现在一般不常用。
3)义序排检法:
简称“义序法”。以文字所表示的概念、人物、事物等包含的意义特征为依据,按一定顺序归类编排和查检条目的方法。如果要编一部义序词典,在词目编排之前编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划分语义场的问题,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,因为没有客观统一的标准可依。语义场确定之后,哪些词属于哪个语义场是一个更头疼的问题。因而,“一个词归于义序的哪一项,常常不易确定。这类书籍有百科全书、分类词典,图书分类目录等。这些按义排列的资料条目,必须是熟悉本专业的人才能使用,故用途不广。
以上三种排检方法,音序排检法与形序排检法的好处是方便快捷,那么他们在兼顾词汇之间有机联系就没那么充足了。义序排检法将有联系的词汇放在一块,颇具人情味,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不可查验和难以查验。
4.现代常用的学习汉字的工具书:
现代我们常用的学习汉字的工具书有:《新华字典》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《辞海》,《古汉语常用字词典》。
现代我们熟知的工具书是商务印书出版的《新华字典》(第11版), 有13000多个单字,以字统词,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,繁体字1500个字,异体字500个左右;它是中国使用广、的工具书。它曾经陪伴几代人学习语文、提高文化水平。我们就《新华字典》的检字方法和正文排序展开分析:
1.检字方法:
1)音序查字法,适合查找已知读音的汉字。汉语拼音音节索引,有23个音序,416个音节。
2)部首查字法,适合于查找能直观分解偏旁部首的汉字。在部首目录中有主部首201个,附形部首99个。
3)难检字查法,适合查找既不知道读音,也不能直观分解出偏旁部首的汉字,多是独体字,如“州”、“川”、“专”。直接翻到“难检字笔划索引”,直接在对应笔画数字栏里查找即可找到。
2.正文排序,按照音序音节的顺序排列,把读音相同,写法不同的字放在一起。
汉语拼音音序:拉丁字母,23个字母,416个音节。但是它主要解决的是汉字的读音文字,用来排检查生字。对音序教学有作用,这种方式对于汉字的对比学习没有帮助意义。
大量的实际体验告诉我们,对于如何高效率的学习汉字是否有新的探索空间?
三:探索·品字根
1.字根的概念
字根,组成单个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。指汉字部分独体字(包括现有部首中的部分独体字 ),是汉字构成中重要的单元,也是汉字构成的小单位,有完整的字形字音字义,个别变形的字没有意义如“乁”、“乚”,通过它附加独体字、或首部偏旁、或笔画能够衍生更多的新的汉字的字。如“又”字根,独体字能衍生“叉”“双”、“汉”、等。
2.字根排检法的排序方法
按“先字根,再字形,后偏旁部首及读音字义”的编排原则,将“字根相同、字形相似”的字编排在一起。在字根中分设一、二、三级字根。它们在检字表中的区别是:一级字根偏左,二级字根偏右,三级字根排在二级字根后面,编排次序依据《GB13001字符集汉字笔顺规范》和《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(笔画序)规范》,按笔画由少到多顺序排列,同画数的,按起笔形横(一)、竖(丨)、撇(丿)、点(丶)、折(乛),顺序排列,第一笔相同的,按第二笔,依次类推。
字根目录设主字根和附形字根。主字根是指汉字不可撤笔画的小单元,具有字音字义,通过加构件、笔画、偏旁和汉字可衍生新的不同汉字的字。为了便于排检,目录中对部分字根字数较多的二级字根,作一级字根对待。附形字根是指通过主字根增加或减少笔画的、或取主字根特殊部分结构的、或与主字根字形相近的汉字或偏旁,本目录有主字根170个(暂定),附形字根414个(暂定)
例:字根分类
又 又 皮 波
(字根)(主字根)(一级字根)(二级字根)
附形字根有几种情况:
1)与主字根字形相同相近的字,如与“人”与“入”、“七”与“匕”等字;是由主字根加减笔画所衍生的新的汉字,如:“又”与“义”、“也”与“乜”等字;
2)是取主字根的某部位作字根,如:“走”与“疋”等字;
3)是部分无字根的字归类在《无字根表》,如:“彳”“丫”“有”“书”“凸”“纠”等。
3.字根排检法查字方法
第一步:在《字根目录》里查出待查字所属字根的页码。字根检索采取了“多开门”的检字办法,对二个以上的多字根的字,可通过该字的任意字根查到该字。如“赢”字可分为“亡”“口”“月“贝”“凡”等五个字根,在检字表中五个字根均能查到“赢”字。
第二步:查《检字表》,找到所查的字。
4.字根排检法的优势:
字根排检法在字形学习上对照比较、举一反三、推理演绎,尤其是对形近字、形声字的学习比较上非常明显。多音字按一个字头多个音、义排列在一起,音、义学习时方便比较。由于按字根为排序标准,许多生僻字放在该字根后面,形成一个字根串,学习一个字的同时将同一字根串的文字同时学会。(例如:皮字根:破、坡、披、陂、疲、铍、怶、鈹)可以让人学习高效,触类旁通。该方法排序的字典对解决当前存在的“提笔忘字”现象和使用表音语系的人学习中文更能提高学习效率。如该方法比传统形序排检法如部首排检、笔画笔顺排检、四角号码排检等检字更方便快捷,归类更科学合理。
1)字源字理——造字原理,字根来理解。既能积淀丰富的知识,又能感悟汉字里的精神世界与无穷的魅力,(例:“日”,“月”,“山”,“水”)
2)形近字比较——防止写错用错,(例:赢(yíng 赢取) 嬴(yíng 嬴政) 羸(léi 羸弱)
蠃(luǒ 蜾蠃 guǒluǒ)
3)形声字比较——更加了解读音,(例:久字根,“玖 jiǔ ”、“疚jiù”、“羐líng”、“湵yǒu”、“粂zhāi”。
4)对多音字——放在一起更容易做对边(例:久 jiǔ字根,杦、汣、玖、杦、汣、奺、灸
5)对生僻字——总结和关注生僻字,有规律地排序,方便学习。(例如:火(huǒ)、炎(yán)、焱(yàn)、燚(yì)
6)便于对汉字单元统计——同根字:统计和归类,方便在查字的时候可以学习系列家族!
查字更迅速、关联字学习、提升书写正确率。
5.字根排检法的意义:
把原本分散的不同偏旁部首或不同音序之下一母所生的汉字,分门别类,重新组合到一起,形成了字根的“大家庭”和“小家庭”。这项研究成果,将极大地提高对汉字的群记群识,打打增加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,提高学生识字的正确率与效率。为语文教育和研究开辟了新思路,提供了新模式。这对青少年提高汉字学习效率,特别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无疑是一个福音。
四:硕果·非凡近
字根排检法已列入2018年湖南省社科重大委托课题,课题由湖南师大文学院、湖南师大辞书研究所和湖南省辞类汉字字根排检(输入)研究所共同完成,现已向国家版权局申报版权,到时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并拟与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合作出版。
它的问世将是中国汉字工具书排检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,2000年来形序排检史上的革命。
它将领引中国汉字工具书(包括电子版)进入一个新时代,
它将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部分,载入中国文化和中国汉字发展的历史史册。
五:创想·新未来
字根是一个汉字中基础、重要的组成元素,也是该字核心的部分。“先字根,再字形,后偏旁部首及读音字义”的排检原则,将每个字根相同、字形相近的字组合在一起,使读者在学习汉字时,通过查找一个字,就能了解一串汉字,从而认识一个字串的家族。
每一个笔划都有它的故事
每一个字根都有它的故事
每一个汉字和汉字家族都有他的家谱。
字根排检法这个初生婴儿,将为中国文化增加光彩,为全球学习汉字的人们提供一种高效实用的工具书。它对学习中国汉字提供了一套优秀的学习方法,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外国友人更高效便捷的认识汉字,接受汉字并运用汉字,是中国文化创新,文化自信的产物。